信報財經新聞
2009年2月12日
我私故我在
太 歲
陳雲
元宵歡度,吉星高照。往年新正頭,報章雜誌和電視台都報道「攝太歲」及「觀音借庫」之事,信眾看了,惟恐有失,也到寺廟湊熱鬧,捐些香油錢,託廟祝作法,添福增運,為浮華世界加些喜氣。某些佛寺為爭香火,也仿效道觀,建元辰殿、太歲閣之類,趕上潮流,務求人有我有。今年經濟蕭條在即,入廟祈福消災者多,作法增運者少,雖云神通廣大,佛法無邊,信眾也不離「合理預期」,香港大勢如此,無災無難已是萬幸,非分之想,大可免了。
虛構星辰
年辰遇上自己的生肖,如牛人遇上丑年,俗謂之本命年,術士謂之「犯太歲」,當年運勢跌宕,大起大落,要上廟拜太歲求保佑,消除禍殃云云。拜太歲之風俗退潮,然則太歲信仰仍在,「太歲頭上動土」之類的諺語仍流行,況且今年是中共建政六十周年,乃共產中國之本命年,巧遇世界金融大劫,必須改換經濟格局,以內需帶動經濟,恐防凶多吉少,新正談一下太歲,也可預期未來,有備則無患也。
古人為方便描述事理,多用虛構與擬人之法,尤其是天文曆法與星相,往往是虛實交纏,由星象觀測變為星占信仰,只是一步之隔。金星神化太百金星,南極星神化為南極仙翁(壽星公),太歲則神化為值年星君。太歲乃虛構之「反木星」;木星是太陽系最大的行星,觀測容易,繞行天球一周為十二年,自西向東而行,十二分之一稱為「一次」,等於一年(四季)。基數十二,容易分割,配合中國的十二地支,方便天文曆算,故此中國古代用木星軌迹紀年,因而稱木星為「歲星」。然則其他行星都是自東向西而行,為了方向一致,便虛構一顆與木星相反運行之星,由東向西而行,是為「太歲」。「太」有極致、高大、執掌、祖輩之意,如太極、太祖、太師、太爺之類。
將周天劃分為十二等分,以子丑寅戊等地支命名之後,太歲經過的年份,可稱為太歲在子、太歲在寅之類,今年歲次己丑,便是太歲在丑了。中國古人以時為尚,講究時運與時宜,於是敬奉太歲為統率當年吉星與煞星之主,尊貴不可犯,其所臨的方位不宜營造整修,犯者必凶,如今年太歲在丑,丑即是羅盤的東北偏北,家中此方位便不可隨便動土了。當然,擇吉日而行也可動土;不信術數者,敬鬼神而遠之,則事事無礙,百無禁忌也。
鎮宅祈福
蕭統《文選》序云:「蓋踵其事而增華,變其本而加厲;物既有之,文亦宜然。」西漢時期,太歲混入封神之說,演變成「值年星君」。東漢出現「廿八宿太歲」,金元之際,教門陸續加封有德之士為太歲,合一甲子,達整整六十之數。太歲多是武將出身,領「大將軍」封號。宋神宗時,流行太歲值年之說,記人功過,上報天庭。相傳金朝的章宗皇帝因母病,屢醫無效,祭拜「本命星君」丁卯年耿章大將軍之後,母病速癒,民間演變為拜太歲風俗,儀式繁複之後,變出太歲符咒、牌位與神像。
在新年將太歲迎入家中安奉,有鎮宅之效,是為「安太歲」,如今台灣仍有此風俗,於新年前後,以紅、黃色紙書上「本年太歲星君到此」或「本年太歲星君神位」之類字樣,貼在家中,晨昏焚香禱請。年終將紙撕下焚化,送神回天。香港家居狹窄,容不下滿天神佛,信眾只在新春上廟將紅包利市「攝」於太歲神像腳下拜祭,討回太歲符回家安放,年終回廟酬謝,故稱拜太歲為「攝太歲」。名堂繁衍之下,除了「犯」太歲之外,其餘生肖也有刑、沖、破、害之說,也有主張有事無事都到太歲殿祈福增運者。
凶神惡煞
道教信奉天庭律令,謂之「五雷法」,六十位太歲星君,乃執法之公曹,由北斗星化身之斗姆元君統轄。然則道教信仰不脫蠻野之巫教,太歲雖然執法,但所謂「太歲未動、白虎先行」,太歲身邊的凶神惡煞,如白虎星之類的爪牙,則會四出作祟,加害沖犯太歲之人。拜太歲就是孝敬軍爺,祈求和解,要凶神在太歲監視之下,答允放過前來拜祭之人。太歲管不到手下,卻要人來賄賂,如此荒唐之事,恰好也是世情。首長之下的次官、董事長之下行政總裁與財務總監,皇親國戚,平日道貌岸然,出事之後才知是吃裏扒外,狐假虎威。也如去年之金融海嘯,暴露出市民心中奉為財神爺的某些銀行,不務正業,推銷不良證券,劫掠存戶財產也。
香港拜太歲風俗一般是先買太歲香燭及衣紙,在奏章上寫生辰住址,準備攝太歲之利市及拜祭果品,跪拜斗姆元君、廟中大神(如觀音、玄壇財神之類)、當年太歲及本命太歲,在神像之下攝入利市,然後自己或由廟祝宣讀奏章,發願再燒百解,消災解難,然後擲筊杯(聖杯)詢問神靈是否領情,最後取一道當年太歲符回家安奉。也有太歲廟發出年年合用的太歲符,永久通用,遠方之善信不能年年來廟也。此符乃一金色鐵片,上有紅漆字:「三百六十位凶神前後一切無忌速解」。當今社會,妖邪眾多,亟須常年合用之太歲符:憲政民主、輿論監督與公民參與是也。
各師各法
道門廣大,良莠不齊,善者可以封神,惡者也可以封神,一來是善者惡者同須修煉,二來是方便接引不同根器之凡人。有人近惡,有人近善,於是各師各法,然而萬法歸一,不外乎自誠而明,提升靈性,有如將米糧做成飯、粥、粉、糕之類,都是食米而已。所謂拜太歲者,都是趁一年之始,思量當年時運,真誠面對自己,及早準備,盡人事以聽天命,即使不能趨吉避凶,也是心安理得了。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