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February 19, 2009

什麼令港人忘卻古舊價值? - 周永新

周教授的觀察和分析更好地道出今日社會現象出現的原因。也請看上篇 - 蚌的啟示。

信報財經新聞
2009年2月19日
厚生經營
什麼令港人忘卻古舊價值?
周永新

還是要談港人的核心價值。上周提到要重振港人往日珍惜的核心價值,回頭想想,港人為什麼把這些價值忘卻了?為什麼不再把這些價值作為自己生活和行為的準則?是這些價值真的過時嗎?是這些價值真的無法在競爭激烈的社會裏實踐嗎?盡責、誠信、公道、克己等價值,真的無法與法治、民主、人權、自由等現代觀念並存嗎?

我想了好一會;我並不認為盡責等古舊價值與法治等現代觀念互相排斥。無可否認,現今港人談的核心價值,離不開法治、民主等觀念,但實際影響港人行為、左右他們取捨時的道德標準,相信還是一些古舊的價值,只是沒有如法治等常常掛在港人嘴邊。盡責、誠信等價值觀念,現在港人確實少提了,就是提出來,別人不覺「老土」,自己也覺「老氣橫秋」、「食古不化」。
自我中心

為什麼會有這種感覺?我也想了好一會,發覺現代社會有三種趨勢,在有意無意間使一些古舊核心價值變得不合時宜,雖不至被港人遺棄,卻與現代觀念格格不入。為了寫這幾篇港人核心價值的文章,我請教了幾位任職中學老師的意見,他們給我的答覆是:如果在適當場合,如學生不交功課,勉勵他們盡學生責任還可以,但用來作大道理講,例如做人要有誠信,學生很難受落,只覺老師不諳世道、與時代脫離。

這樣,什麼社會趨勢使港人不再提古舊的核心價值?第一是對個人的重視。現代社會,有什麼可以凌駕在個人之上?今天凡事皆以個人為中心:個人的喜好、個人的抉擇、個人的自我實現─一切以個人為主,更且成為廣告宣傳的常用語,好像沒有了個人,任何事都難有圓滿結果。

我記得,上世紀八十年代時,夫婦兩人工作,報稅時必須合在一起,若要分別報稅要事先申請;今天情況倒轉,夫婦分別報稅是正常程序,合在一起則要申請。夫婦應是二人合成一體,今天卻以個人來看待。回歸後,個人私隱專員公署成立,保障個人私隱不受侵犯,意思是好的,但如此一來,個人意識更高漲;今天做父母的,常嘆子女在外活動無法知悉,因稍作查詢,即有侵犯個人私隱之嫌,子女常以此來反駁。

社會重視的是個人,集體意識相對沒落。今天,團體舉辦活動,吸收會員或參加者時,強調的不再是團體要達到什麼目的,而是從群體活動中,參加者作為個人可以有什麼得益;總之,一切以個人為上,集體只是個人實現自我的渠道,集體本身沒有價值。談到這裏,不禁想起行政會議的「集體負責制」,看來也被個人意識侵蝕變得蕩然無存。
追求卓越

第二個社會趨勢是追求卓越。追求卓越沒有什麼不好,誰不想出人頭地?誰不想做的事都勝過別人?不過,為了得到卓越成就,為了在排名中佔首位,採用的手法有時不能這樣循規蹈矩了。我在大學工作,近年學術界也吹起了一陣追求卓越之風—大學爭排名、學科互相比較誰在國際認可名單中列前位、教授著作誰在頂級的學報中發表。這一切都無可厚非,但令人氣餒的是,為求得到卓越成就,一些無法預見成果的研究放棄了,一些不受國際注視的寫作計劃無疾而終,一些明明對本土有意義的學術探討,因文章無法在國際刊物發表而得不到資助,實在令人惋惜、氣憤。

追求卓越的另一弊端是,卓越的成就總以個人為單位,如果把榮譽頒給群體,便有一點怪怪的感覺。例如,每年的風雲人物,無國界醫生等無私組織也曾得到這個榮譽,但更多的是個人。所以,要到達顛峰,無論在哪個行業,目光總放在個人;有人為了獲取卓越成就,就是原先屬於群體一員,也要跳出來才可得到賞識。

其實,在現實生活裏,哪有這麼多人有卓越成就—大多數是平庸之輩,能夠做的是誠誠實實地做好本分,是否名列前茅,很多都是因緣際會,多不是自己可以掌握。現在把追求卓越成為每個人的目標,結果只會發生更多古靈精怪弄虛作假的事,什麼誠信等價值觀念也會逐漸被遺忘。
時間觀念

第三是對時間的觀念。時間永恒不變,但時間是短是長,過得快或過得慢,因人而異,因事而異,也隨時代的變遷而有改變。互聯網時代出現之前,為了找尋一些資料,如各國人口老化的情況,我常要花上好幾個鐘頭翻查報告及期刊文章等,今天只要學曉上網,什麼資料都一目瞭然。

今天港人對時間的感覺愈來愈短:買賣股票的,長線是以星期計算,短線是「即日鮮」;談戀愛的年輕人,一段感情可以維持一年半載已太長了;做學問的,今天不再是終身事業,最受歡迎的是兩三年(兼讀)即可拿到專業認可的碩士課程。

總之,一切以快為準,必須在短時間內見到成績,往日「愚公移山」的精神,今天在港人眼裏是一大笑話。

盡責、誠信、公道、克己等價值觀念為港人遺忘,看來不是全無道理—當我們所着重的是保障個人的權利,追求的是個人的卓越成就,看時間又是這麼短暫,這樣,我們哪有心情想到他人,盡一己本分之餘也顧及整體利益,並鍥而不捨地為長遠和宏大的目標努力?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