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March 30, 2010

鋤弱扶強有得色 官我為大不羞慚 - 林行止

2010年3月30日

林行止專欄

林行止
鋤弱扶強有得色 官我為大不羞慚

昨天本報頭條新聞以〈林鄭月娥為政府平反 任內六度箝制地產商〉為題,是刊於內頁專訪林鄭局長的摘要;細讀訪問全文,「箝制」云云,似為編者揣摩談話內容而冠上的形容詞,事實上,林鄭局長強調的是「上任以來做了六件事,都是衝着地產發展商而來」,所以「衝着而來」,皆因她「覺得市民期望政府要大力做些事」。市民有此期望,則因這些年來物業發展商做了不少不符合公眾利益的事而政府束手無策袖手旁觀。地產商做了什麼與公眾利益相違背的事,舉其犖犖大者,有發水樓、霸佔公共空間、胡亂砍掉樹木、樓層編號「五花八門」(不僅影響消防救援,還令香港成為「浮誇之都」、「大話之城」,成為國際笑柄)、跡近欺詐性的示範單位及誤導消費者的廣告。說起後者,筆者有親身的「慘痛經驗」,二十多年前,看見電視上有梅花鹿在森林和原野奔跑的新樓盤廣告,對新界何以有此「場景」大惑不解,遂與剛從美國調任香港區主管的張建雄兄乘的士赴樓盤「實地觀察」,結果當然大失所望,因為地盤可說雜草亂生,除了三數野狗,什麼都沒有……。這些年來,如同發水樓愈發愈大(實際面積相應愈小)一樣,樓盤廣告與事實亦愈走愈遠,可是,別說政府有關部門隻眼開隻眼閉,以保障消費者—難道置業人士不是消費者—權益為使命的消委會亦置若罔聞。不誠實已在香港生根,港式資本主義等同資本家濫用自由,而此中蘊藏着「政府是資本家魚肉市民的幫兇」的現實。這種風氣一日不改,港式資本主義很易走到盡頭!林鄭局長說她衝着物業發展商做了「六件事」,目的似要把這些帶有欺詐性的推銷手法納入「正軌」。這是值得稱許的。

近來真夠忙的林鄭局長接受專訪,主要是想爭取群眾信任,解釋官商沒有勾結、沒有利益輸送,官員沒有被財團的財勢震懾,當然更沒有被收買,正因為如此,她才會與地產商「對着幹」;到底有多少人因為林鄭局長的「解畫」而對特區政府改觀,有待觀察,更要看日後政府如何整頓物業市場的手法,才能下結論。不過,不論對於哪一行業,政府的介入必須公允公正而不是趁機擴展官權。從這一角度看,近日的強行修例降低「強拍門檻」便非善政。

近二三十年,躋身世界富豪級的港人,毫無例外都與物業發展有關,《福布斯》的排名榜上,在前一百五十名中,香港有八名地產商入圍,香港人口只在七百萬左右,竟有這麼多名「十億(美元)富翁」,而他們的財富主要來自物業發展;不但如此,香港地產商還把他們的亞洲區同行比下去,日本的「物業大王」森稔(Mori)排名第一百二十四、澳洲的勞韋(Frank Lowy)排名二百零五,而馬來西亞的國浩集團主席郭令燦(Quek Leng Chang)更低至三百七十六……。香港物業發展商創富能力之強,舉世無匹;因為除了有財力及潛勢力操控市場供求,還有低稅及免除多種苛捐雜稅,這些均為其他地區物發展商無法享受的優惠,除此之外,當然還有發水樓的得益;更有甚的是,相對於身份好比消費者或小投資者的小業主(這是「不科學」的說法,因為大多數人以分期付款形式買樓,業權在債權銀行之手,供樓人因此不是業主),地產商作為物業供應商,卻出奇地受到政府的庇護,從樓盤失實的廣告、超現實的示範單位、虛幻烘托樓價交易以至虛報樓宇面積等等,特區政府竟然置身事外,若非存心包庇、偏袒,也擺脫不了姑息聚斂、縱容暴利的嫌疑。

不久前,林鄭局長在一次公開發言中透露,香港有數千幢建成於五十年或以上的高齡樓宇,而這類舊樓每年新添數目以百幢計,基於港英時期有意無意的「疏忽」(見二月二日本欄),現在要維修這些殘破舊樓,難度極高;失修高齡樓有礙市容觀瞻之外,還有塌樓帶來人命傷亡及財物損失的風險。在這種情形下,重建是唯一可行的辦法,而要加速重建步伐,同意的業權由九成降至八成便可強制拍賣。

「九成降至八成」的確方便辦事,但降低「強拍門檻」將嚴重損害小業主權益,葉劉淑儀議員據此力爭,反對這種有損小業主私有產權的修例,其說有理,值得考慮;可是林鄭局長「義」無反顧,理直氣壯地以不修訂、不撤回的強硬態度,借立法會分組點票機制的「方便」,強行通過法例,把「強拍門檻」從九成降至八成,並於本周四(四月一日)正式生效!當天立法會六位議員的十四項修訂全遭否決,押後一年生效的要求亦遭斷然拒絕。

二話不說的修訂,果然不帶絲毫議而不決的猶豫。在反對群情洶湧中,官商勾結之說不脛而走。筆者以為,噪音四起、真假難辨,但政府在處理此事上,似乎只求「效率」而有「能吏誤港」的痕跡。要知道,當社會問題尤其是牽涉商業利益問題須加調處與規範時,啟動刪修法例的重要前提為保障較為弱勢的社群,證券法把小股東權益置於大股東之上(雖然小股民仍處處吃虧),便是顯例。特區政府這回降低「強拍門檻」,出發點無可厚非,然而刪除法例的結果明顯削弱小業主在出售業權時的議價能力,而小業主之失卻是收集業權的財團之得,政府於無意間(希望這是實情)淪為鋤弱扶強或劫貧濟富的幫兇。如此能吏造成的強勢政府,與強奪民產有什麼分別?

降低「強拍門檻」,其實不一定要犧牲小業主的權益,英國的做法也許可為參考。在英國,強行公開拍賣的前提是公開業權真相,然後規定「大業主」出價後不能再在公開拍賣會上競價;這樣一來,辛苦經營以達統一業權進行發展的大業主或發展商,便沒有太大的壓價空間,因為如果在私下收購時對小業主出價太低,其他發展商便有機可乘,出價奪權(發展權)。有這種安排下,「集權」多時的大業主為保多年心血不致拱手讓人,出價便不致便宜佔盡。當然,為避免發展商攻守同盟、聯手壓價,相關懲處便要從嚴。

為什麼特區政府未能在為調低「強拍門檻」修例的同時,加入近似英國的規定?是故意對大財閥網開一面還是粗心大意的疏漏?筆者不想妄測,但此次力排眾議的「官意孤行」,不僅反映特區政府立法精神品位低劣,亦再次證實讓此一侵蝕小業主權益修例通過的分組點票,是破壞議會發揮制衡作用的罪魁禍首!

過去十多天,本地媒體對此事議論甚多,其中本報毛孟靜的〈還講公道〉 、劉健威的〈別把業主變苦主〉及桑普的〈為強拍問題探源〉 ,都有令人動容的陳述和發人深省的論斷,而這些議論的要點在指出發展局林鄭局長在權力及權利意識上的混亂,這是一個關鍵性警號。負責管治的領導官貝若不認真考慮公共權益與私有產權的分際,且對小業主的產權不予尊重,香港便很難保有向來賴以繁榮安定的發展空間與自由,後果極為嚴重,彰彰明甚。

桑普指出集應否「強拍」決定權及決定「強拍」的底價於一身的土地審裁處權力過大,恐會作出違背市場經濟法則的裁斷,結果扭曲價格,令交易中有一方不滿,等於製造了市場不公平;在以市場為依歸的社會,買賣雙方協議的價格才是合理價,這亦為有點經濟常識同時認同市場經濟者的共識。何以當局修訂法例時卻「別有懷抱」,讓土地審裁處大權獨攬?

時至今日,港人依然非常尊重司法架構,土地審裁處雖說有多名專業法官坐鎮,令人對「法律裁決」公正不阿有信心,但問題出在未引起法律糾紛之前或根本不必法官判決的「定價」;更何況有法官坐鎮不會改變土地審裁處的「衙門」性質,其權特大、獨大,等於官權的膨脹!大權獨攬會令土地審裁處變成醞釀貪腐的溫床,如何防範,實在筆者想像之外。

能吏有操控議會政治的能力,而問心無愧不等於便可獨行獨斷、剛愎自用、不肯兼聽,市民對政府的怨恨將愈積愈厚,在這種情況下,社會愈來愈不和諧市民動輒上街抗議,勢所難免!

Thursday, March 25, 2010

說悟 - 岑逸飛

2010年3月25日

生命通識

岑逸飛
說悟

中文的一個「悟」字,含意深遠。字典上說「悟」解作「理解、明白、覺悟」。但這種理解不是邏輯性的,「悟」大多是突如其來,所謂「覺悟」總是恍然大悟、大徹大悟,由迷惑而明白,由模糊而認清,其過程可以是倏忽之間。無論是悟心、悟性、悟理、悟物、悟禪、悟道,所悟的都是玄妙之理,不能靠邏輯推理。

《說文》釋「悟」︰「覺也。從心吾聲。」,「悟」是一種覺醒,有如一覺醒來,所以「悟」又可通「寤」,睡醒之意。陶淵明的《歸去來兮辭》︰「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過去有如南柯一夢,一覺醒來,便如《了凡四訓》提到的︰「從前種種,譬如昨日死;以後種種,譬如今日生。」

從字形上看,「悟」的左邊是心,右邊的「吾」是五個口,可以指眼耳口鼻身這五官,意思也許是用心去代替五官,因為五官的感受虛幻,不是實相。悟是心悟,不能靠眼睛去看或耳朵去聽。

中國傳統文化儒道釋三大派,儒家重「學」,道家重「修」,釋家重「悟」。儒家經典《論語》開宗明義說︰「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把學習視為人生第一快樂,一個君子必然是個孜孜不倦的學習者。至於道家,講逍遙自在,性命雙修。性命雙修是修真,要「神形相兼」,煉精化炁,煉炁化神,煉神合道。道家樂生、重生,認為人生在世最快樂,修的是今生,不是來世。

佛家修來世,關鍵則在一個「悟」字。佛家的「悟」,與「迷」對稱。「悟」的境界是追求對人生、宇宙的價值和意義的深刻把握,達致整體通融,對生命真諦的體認。「悟」是意義的轉化,精神的轉化,生命的轉化。禪宗講悟,通過生命體驗的提升,沒禪沒悟,沒悟亦無禪,兩者密不可分。而若能實現這種終極追求,就是解脫。不過悟的時間,有遲有疾,由此又有漸悟、頓悟之分。即使解悟或證悟也分漸悟與頓悟,漸悟循序漸進,頓悟卻在當下的覺悟。

一個「悟」字,又使人想起《西遊記》裏的三劍俠,孫大聖美猴王是悟空,豬八戒是悟能,沙僧是悟淨,都是「悟」字輩。據說當時須菩提門下要修收十二代弟子,法名第一個字排下來分別是「廣大智慧真如性海穎悟圓覺」,輪到三劍俠第十輩弟子剛好是「悟」字開頭。稱為悟空,因為佛家以九最大,十是相當從零開始,等於是空。更何況,佛家講四大皆空,萬法皆空,緣起性空,空無自性,五蘊皆空,若能悟空,真的是與佛有緣了。

再看悟能,應是學習能力的提升,頗有儒家色彩。至於悟淨,淨是淨化,損之又損,以至於無。佛家講空,道家講無,悟淨是扮演道家角色。可見悟空、悟能、悟淨,這三個人物,是儒、道、釋一爐而冶,用一個「悟」字串連起來,發揮了不同的作用,妙哉!妙哉!

Tuesday, March 23, 2010

喬姆斯基論奧巴馬外交 - 趙景倫

2010年3月23日

美國透視

趙景倫
喬姆斯基論奧巴馬外交

三月,著名語言學家、政論家喬姆斯基(Noam Chomsky )在哈佛大學發表演說,並接受訪談,縱論天下事,提出了許多精闢見解。十五日,喬姆斯基在同「現在就要民主」廣播節目主持人艾米.古德曼的訪談中,談到奧巴馬的外交政策。他說,奧巴馬上任時,一位布殊任內的高官,大概是賴斯(Condoleezza Rice),預言奧巴馬將繼續推行布殊第二任的外交政策。布殊的第一任具侵略性、傲慢,甚至對盟國也很粗暴。

第二任有所改變,讓極端分子拉姆斯菲爾德等人退出政府,或多或少回到中間立場,也表示願意談判,不那麼富侵略性,對盟國也比較客氣。奧巴馬基本上繼承了這個政策,沒有根本改變。

美以武力威脅

喬姆斯基說,他最欣賞的報紙倫敦《金融時報》指出,奧巴馬的主要外交問題是伊朗。現任國務卿希拉莉未能說服巴西支持美國更加嚴厲制裁伊朗的主張。巴西總統盧拉堅持應該跟伊朗打交道,發展商務關係。並且認為簽署核不擴散條約的國家,包括伊朗,有權濃縮鈾,以便取得核能。

盧拉不跟「國際社會」一致。美國所謂的「國際社會」指的就是華盛頓以及同意華盛頓觀點的那些人。在伊核問題上,世界上絕大多數人同意盧拉的觀點,包括過去不結盟國家和那些國家的大多數人民,也包括大多數美國人民。他們一再強調支援伊朗有權為和平目的濃縮鈾。

喬姆斯基說,有頭腦的人不贊成伊朗發展核武器。但是美以一再對伊朗進行武力威脅。他說,美國和以色列是兩個經常進行武力威脅的國家。武力威脅違背聯合國憲章。美以宣稱「一切選項都在桌面上」,就是明目張膽的武力威脅。以色列把核潛艇開進海灣,準備對伊朗發射核導彈。美國也在舉行針對伊朗的軍事演習。

以巴問題簡單

關於阿富汗戰爭,流行的觀點是那是「正義」戰爭,為的是防止恐怖襲擊,是對「九一一」襲擊的報復。但是聖戰運動嚴厲批評「九一一」襲擊,主要神學中心阿茲哈爾大學譴責「基地」、拉登,指恐怖襲擊不符合伊斯蘭教義,美國的策略本來應該是孤立「基地」,但是發動兩場針對穆斯林國家的戰爭,效果正相反,便利了「基地」徵召同情者。在關塔納摩和巴格拉姆對嫌犯施酷刑,也製造了恐怖分子。

喬姆斯基認為,以巴衝突問題特別簡單明瞭。三十五年來,壓倒性的國際共識就是按照國際邊界以巴兩國共處,美國的政策原來也是如此。但是美國否決了聯合國一九七六年兩個國家方案,奧巴馬很有禮貌地要求以色列不要擴大殖民點,問題是殖民點的存在,而不是其擴大,向佔領地殖民違背第四次日內瓦公約。關於以色列殖民點,奧巴馬說,那是「象徵性」的。這就等於告訴奈坦亞胡,建立和擴大殖民點吧,我們會表示不快。但是會使個眼色說,幹吧,沒有什麼。這次副總統拜登訪問以色列,企圖重啟以巴間接談判。以色列卻在此時宣布在佔領的阿拉伯東耶路撒冷再建一千六百套住房,公然給拜登一記響亮的耳光。

盛讚古巴貢獻

不過,美、以兩國將繼續共同行動,扼殺加沙,把它跟西岸分開,繼續蠶食西岸。據報道,巴勒斯坦人正在醞釀第三次起義。

關於海地,喬姆斯基七日在答基安.巴特(Keane. Bhatt)問時說,地震救災初期,美國派遣大批軍隊前往控制局勢。他說:「美國在軍事力量方面,擁有比較優勢。它在對任何事件做出反應時,最初總是動用軍事力量。」這裏還有種族主義因素,似乎海地人會搞暴亂。但是那裏非常安穩平靜。海地人要求讓阿里斯蒂德回國;要法國賠款,不要施捨。

喬姆斯基盛讚古巴是最早派出醫療隊救援的國家。在地震發生以前,就有兩三百名古巴醫生在海地服務。委內瑞拉是最早取消海地所欠債務的國家。但是蒙特利爾捐獻國會議,卻沒有邀請古巴和委內瑞拉。

巴基斯坦大地震,古巴救援隊也是唯一到最艱險的高山區救援,最後撤出的隊伍。

美國帶給海地的是無窮的災難。在威爾遜總統時代,美國入侵並且佔領海地近二十年(一九一五至一九三四年)。二○○四年二月二十九日,美國支持武裝叛亂,劫持了阿里斯蒂德總統,強行用飛機把他送到中非共和國,並且在三月間,第三次佔領海地。

喬姆斯基說,古巴和委內瑞拉的救災義舉,美國主流媒體隻字不提。知道此事的美國人大概不到百分之一。儘管《紐約時報》說,喬姆斯基是美國最有影響的知識分子,他的言論很少見諸主流媒體。

Wednesday, March 17, 2010

個個十優並不是高質素社會 - 劉天賜

2010年3月17日

生命通識

劉天賜
個個十優並不是高質素社會

父母怎教子女?

香港還好,五十年不變。現在尚聽到父母金句︰「畀心機讀書呀!」「聽話生性呀!」「老豆唔養得你一世!」幼稚園、小學、中學又怎教?從前家長希望子弟「品學兼優」,今日希望「十科兼優」,「德育」兩字,找不找到飯吃?沒犯法便是「良民」,不入社團、不服K仔、不援交,祖先有靈!至於社會教育……未來主人翁從傳媒、廣告中學了什麼?不外乎「大波即美麗」、「發達要識炒」、「牙尖嘴利好前途」、「及早物質享受大魚大肉真人生」!

我過早投胎,未能享受此盛世的「紙醉金迷」教育,反而受了嚴禁「貪威識食練精學懶」的市井價值!

看看「番邦」小學怎教?真是一百歲唔死有新聞!教師沒有半句講「畀心機讀書」、「生性」、「唔使做乞兒」!學校品格教育強調「十招」,認為乃「人生快樂、做人成功」十招,他們沒孔夫子,竟有此種教育,內地、香港、澳門、台灣宜學習呀。

十招︰尊重(respect),對人對事都有尊重之心,那麼,人家不尊重你又如何?先尊重人家嘛,不必「暴力提示」不淮吐痰、不淮吸煙,尊重別人之心,自然會收斂。

責任(responsibility),各人有各人顯性、隱性、有償、無償的責任。最寶貴自覺有責任感,更高一層次,有使命感,使命感乃更大的責任感,不必「問責」,自會盡責。

忠誠(honesty),之謂「忠誠」乃是該得的才取,不該得,送來也拒絕,不為私利奸詐。

同感受(empathy),孟子所謂惻隱之心,同情心,設身處地想,「泥水佬做門——過得自己過得人」。

公正公平(fairness),階級觀念重如泰山的,以為天下沒公平。愈有尊卑、親疏有別觀念的,愈須有公正公平之心,權力在手,天要你公正公平待人處事,不徇私、不自私。

主動(initative),處處被動,乃是奴性不改,自甘為奴。

勇氣(courage),不只匹夫之勇,該有道德的勇氣,敢膽反抗不公道、邪惡。

尊嚴(integrity),人人識說維護自己理想、生命的尊嚴,但維護別人的根本不着力,「尊嚴私有化」!

堅持不懈(perseverance),早已有此一說︰中國人只得三分鐘熱度,今天,比高鐵快速,平均只等一分鐘,任何事幹,可以一分鐘內堅持,已成神話。易放棄,費事浪費時間,結果事事半湯不水。

最後一招是樂觀(optimism),香港病乃「積極的悲觀」,病深了,出現「凡事懷疑」,「人人害我,我害人人」。維港天空煙花燦爛,全港卻是「灰色」地帶,只因大家未樂觀過,唱衰有市場,唱好?誰信!

所求改良的是「人民質素」,十優又如何?全港個個學生十優並不是高質素的社會,學校不只傳知識,還要提升人民質素!傳媒、家庭也該負責提升,看人家「番邦」怎教!

Thursday, March 4, 2010

「如果民選,我不會想到民眾這麼重要。」 /馬家輝 ——去台中市聽聽胡志強講話

社評‧筆陣 > 筆陣

「如果民選,我不會想到民眾這麼重要。」 /馬家輝
——去台中市聽聽胡志強講話

【明報專訊】去年3月於曾德成出訪台北前夕,我在本欄撰文替他設計行程表,其中一項是建議他抽幾個鐘頭往訪台中,了解一下當地政府和民眾於過去十年來如何在惡劣的政治生態下突圍而出,創建了活潑的文化氣氛。

曾德成一如所料沒有去台中,台中市長胡志強倒於去年4月應林瑞麟之邀來了香港,台港互動,開展了速度極快的勢頭。好了,差不多又過了一年,輪到林瑞麟將於本周末聯同劉吳惠蘭前往台中了,而我對於此行的期待跟去年完全相同,一方面希望特區高官能對胡志強的治市理念有以偷師,另方面冀盼胡志強能對特區高官的民主信仰有以啟蒙,短短數天行程,且看兩項心願是否皆會落空。

借鑑「台中經驗」

讓香港變得更活潑更「適居」

先談「偷師」的部分。

如去年所述,胡志強之治市理念以三個關鍵字打底﹕快樂、創意、特色。他透過幽默的言談作風贏取了市民的信任,不會像我們的許多特區高官般整天板覑面孔彷彿視市民為敵人、視權力為私產。他運用大膽的想像在台中推動建設,既支持文化藝術創造,亦開拓企業營運空間,不會像我們的許多特區高官般把文化人辱視為「另類綜援人士」,更不會縱容地產商對升斗市民施行毫無節制的巧取豪奪。他展現了寬廣的視域以對待城市的容顏,尊重本土,拓展本土,不會像我們的許多特區高官般盲目追求人有我有地務以「發展」之名把本土生活經驗塑造成一式一樣的商場豪宅。這是胡志強的自述﹕

「真正有意思的人生,就是要讓別人開心、自己過癮,我總認為,一個好的政治人物,就是要像管家婆,大小都管。看到市民發自內心的笑容,就是我這一生最珍貴的寶貝。不論是國家或城市,都具有自己的核心價值,這份核心價值會轉換為清晰明確的定位,我將城市的定位稱為『城市之臉』,它所代表的,就是城市的特色、定位與格局;假如說城市沒有了定位、沒有了格局,它就會因面貌模糊、可有可無,而失去了前進的動力與競爭力,也失去了在國際上競爭的舞台。現在許多跨國企業所思考的不再是以國家為單位,而是以城市價值為主題,於是我就決定,要為台中市找到一張真正屬於它的臉。台灣南北已定位清楚,北高優勢更讓大家質疑中部區塊何去何從?這600 萬台灣人的發展軸線在哪?我提出定位中市為『適居城市』,並以文化門戶提升城市競爭力,因為這裏天候好、大專院校密度全台最高,藉文化產業、創意產業與知識產業加值,中部生活圈就定型了。我們不做第一,但要成為唯一。」

在此理念下,在胡志強的強力管治下,台中市近年發展飛快,以致台北精英有所謂「逃離台北,日出台中」之說,紛視這個城市為開展未來好生活的好所在,2007年底,胡志強更曾遠赴倫敦領取由「世界領袖論壇」頒發的「文化及藝術類最佳城市」獎項,也有台灣文化人高聲呼籲「複製胡志強」,期待福爾摩莎島上的其他市長皆能向他看齊。是次訪台的兩位特區高官儘管不是台灣子民,但亦不妨見賢思齊,除了把可口美味的台中「太陽餅」帶回香港,也帶一些「台中經驗」回來,讓香港有機會變得更活潑更「適居」。

胡志強的民主信仰與實踐

媒體批評可讓政府少犯錯

然而在「管治偷師」以外,如果特區高官能夠多被「民主啟蒙」,當然更妙,但後者又肯定比前者困難百倍,因為主責推動特區民主的林瑞麟如果肯聽肯學,早就不會令這個城市的政改速度牛步如斯,更不會絕頂荒謬地以政制局長之身對5區補選大潑冷水,也不會在根本尚未開展報名程序時便莫名其妙地舉起幾隻白雪雪的手指向市民預告這將是一場「零投票」的選舉。關乎民主,即使胡志強講得再動聽再動人,幾可預料,林瑞麟亦必充耳不聞,也因此,我對港官訪台的善良許願,落空幾成定局。

對於民主的美好滋味,成長於國民黨高壓統治年代、亦在高壓年代裏做過高官的胡志強極有言說資格,因為他深明在一個權力扭曲的政治環境下做官的壓抑和苦悶,人才被迫做奴才,奴才被誤作人才,政治清明難Æ。唯有在民主普選的開放競爭下,人才奴才始易各安其位,各自心安理得,各自選擇路途,不必再錯位偽裝。三個月前,《南方人物周刊》專訪胡志強,他雖對中國大陸的政治情說了不少客套恭維的場面話,但亦清楚表明了自己心底的民主信仰﹕

「台灣有兩個比西方先進民主國家還激烈的東西,一是反對黨,二是媒體。民主是好是壞,總要歷練,要接受挑戰。台灣往這個方向走,總會有一些別人看起來擔心的亂象,不過,這是在民主成長當中必須付的代價。台灣也付出很多啊,我是民選的,每天忙得要死,跑來跑去很多地方,可是,這就是民主。如果沒有經過民選,我一定不會想到民眾這麼重要。對於民主,西方基本上討論的是兩種:一種是美國式的民主與改革;一種就是李光耀倡議過,儒教式的東方民主理念。到現在為止,我必須講,好像凡是沒有走人權至上、全面開放的,都會被開放的認為離經叛道,這你同意吧?李光耀受多少批評啊,找不到西方支持者。我也坦白跟你說,我認為台灣走的路雖然很辛苦,可到最後我認為它最堅固,如果不走這條路——人權至上、全面開放,萬一產生的領袖有了誤差,誰來制衡他?我自己在政府裏面,對媒體不能說不了解。我常常講的一句話,就是說你可以不喜歡被媒體批評,但你只能接受。為什麼?因為媒體的批評,真的可以讓你少犯錯。反對黨有時候罵我罵得沒有道理,給他罵嘛,有道理你就聽、改嘛,沒有道理不要計較,就是這麼回事。」

這樣的道理其實非常簡單,早已是現代文明的ABC了,更是80後特區青年的基本信仰了,但出自胡志強——一位由助紂為虐的官僚政客轉型為跑遍街頭的民選市長—— 之口,特別有說服力和感染力。只可惜,說服力再強,感染力再勁,恐仍對我們的「信差局長」起不了半分作用,所以我們唯有期待在5月16日現身投票,透過手上一票,告訴掌權的人,我們到底想要的、值得要的、應該要的是些什麼了。

馬家輝

資深傳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