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February 7, 2011

特首避傳媒的深層次矛盾 - 林天悟

2011年2月7日

林天悟
特首避傳媒的深層次矛盾

送虎迎兔,香港特首好像換了另一個人,他的名字叫何鴻燊,職業欄填上「澳門賭王」,家庭狀況寫明有四位太太及十七名子女,身家有待準確點算及分配。

不是嗎?賭王拍攝的賀年短片得到各大傳媒大篇幅報道,那句祝願「社會和諧,比『安全兔』更安全」,生動鬼馬又語帶雙關,令人即時牢記並會心微笑。誰說富豪爭產與民無關?近期何家成員一舉一動成為城中熱話,「何家身家何家猜」的順口溜更是熱門賀年短訊,親友拜年少不免對何家家事評頭品足,只恨沒有博彩公司開盤,否則押中了注就可以發新年財。

特首「怕擾民」 低調訪荃灣

相比起來,特首曾蔭權的賀年短片人氣度幾乎等於零,完全無人關注,連惡搞版本都不多見;而他與夫人逛花市竟沒有按照慣例通知傳媒採訪,雖說是不欲打擾商戶做生意,免得因過分擠擁而擾民,但若如此藉口都成立,那麼以後所有高官活動都毋須公開,悄悄做完後由新聞處統一發放相片和短片算了。所有傳媒都知道,這種官樣文章必然是和諧到極致,一切人事都可事先安排和加以剪裁,「主角」既可避免受到記者的質詢,也不會有示威者「恭候」,一旦遇到負面反應更可過濾過濾,免卻一切麻煩風險。

特首今年不去全港最大的維園花市,也不去十分熱鬧的花墟,只選擇到荃灣買花,令人懷疑是因為前者有不少八十後及九十後年輕人擺檔,較易遇到反對意見或出現混亂場面,加上不想記者問及有關拒絕民運人士來港一事,以及發出埃及旅遊警告等棘手問題,故採取如此策略。無論有什麼原因,曾蔭權身為特區首長,繼去年悄悄落區宣傳政改後,如今再次刻意避開傳媒,此等安排是嚴重損害了傳媒監察政府的權利,亦非一個真正聽取民意的官員所為,如此壞的「先例」一開再開,相信食髓知味,陸續有來。

去年6月,特首曾到港島多個區域,包括灣仔太原街街市一帶宣傳政改方案,官方發放的片段顯示市民普遍反應正面。但記者到該區向商販查詢時,卻揭發許多反對聲音均遭刪掉,當時香港記者協會已批評特區政府如此安排不可接受,因高官落區涉及公帑開支,傳媒有權監察,市民亦有權爭取機會表達意見。可惜事隔僅數月,曾蔭權把首長逛年宵這種傳統活動都「特事特辦」,有行家形容是對民意「龜縮」,較首屆特首董建華更沒量度。行家憶述:「當年董特首民望更低,甚至有市民埋怨在年宵見到特首行衰運,又有人高呼:『董建華下台』,但董先生仍從容面對,沒有迴避市民和傳媒,這方面值得現今的特首和高官學習」。

所有傳媒機構都希望派員親身採訪新聞,除了涉及版權問題,記者亦可以有不同角度,若政府經常作出如此「體貼」的安排,即替傳媒老闆省下人手,除了危及記者飯碗,也損害新聞的公信力,此類手法更與內地領導人建構面子工程無異,理應受到社會各界譴責。從宣傳政改到逛年宵,傳媒看到的是特首與民意愈走愈遠,甚至懶得理會批評聲音。特首在賀年短片呼籲市民勿因應節亂買兔仔,養兔前要「停一停,諗一諗」,新一年行家最希望的,是特首和一眾高官再次「鬼祟」落區前,也要「停一停,諗一諗」,勿因一己之便而損害行之有效的傳媒監察體系,不要企圖在香港建構CCTV或新華社。

記者不在場 市民不作聲

曾蔭權曾經說過,他私下落區宣傳時,罵他的人其實很少,反對聲音亦沒有太多,市民普遍支持政府政策。但每當有記者在場,情況便大為不同,言下之意好像在指摘傳媒妨礙他聆聽「真正」市民聲音。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呢?過年期間跟友人聚會時提及這個問題,大家提出一些很有趣的見解,或許值得高官研究參考。

數名朋友的學歷由中學至大學不等,主要從事文職,平時看重家庭工作玩樂,不大關心政治。假設性的命題是:假如你反對政府的一些政策,或者對某官員的言行反感,當你在街上見官員巡視時,有否傳媒機構的記者在場,是否影響你的反應?綜合朋友的意見是,假如現場只有到官方人員,一般會選擇閃躲,若避無可避時,會說一些中性話,或者違心地說一些正面句子。但若有市民熟悉的報章或電視台記者在場,則傾向說一些較激烈的反對話,甚至拒絕與官員握手,勇於表態。

朋友解釋,小市民面對官員時,優勢上已先矮了一截,加上現場的貼身保安及隨從散發唬人氣勢,一般人都會給嚇倒,因預期反對話說了也沒用,所以選擇沉默。但若有其他傳媒在場,市民覺得記者的天職就是監察政府和提出質詢,跟群眾站在同一陣線,而過往例子顯示,反對意見可透過鏡頭放大,威力倍增,市民便較有勇氣說出心底話。這正好說明為何有傳媒跟隨時,官員遇到反對聲較多的深層次原因。

政府獲得市民讚賞是必須的,但很多時候反對聲更值得參考和反思,當主流傳媒出現大量批評政府的聲音時,我們看到的是特首寧願躲在禮賓府老窩中做隻「安全兔」,難怪有行家說,有點懷念前朝的慈祥老人了。

就新聞價值而言,傳媒「捨曾取何」是沒有任何爭議的決定,但不少行家卻心繫埃及亂局,但見一個賭王竟然頂得上地球另一端的百萬人民,港人着緊的只是旅遊計劃給打亂,無視歷史大事正在進行中。有人慨嘆香港傳媒缺乏國際視野,人文關懷的氣節殆盡。

農曆年前後,許多傳媒將重點放於花市、煙花和賭王爭產之上,除了因為香港真的一片歌舞昇平外,亦因為埃及文化與華人社會相異,但最重要的是傳媒高層「輸不起」。都說現今香港傳媒最怕是「人有我冇」,當對手都甘願當賭王棋子,協助把爭產事件「有咁大搞咁大」時,任何一家傳媒想保持「獨立思考」,押注在其他新聞上,都必須承受較大風險。問題是,傳媒高層都忙於爭取個人本錢,平手總算不會輸,哪有膽量冒險呢?

傳媒工作者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