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February 22, 2011

軍權在握不會交權 中國穩且有利可圖 - 林行止

2011年2月22日

林行止專欄

林行止
軍權在握不會交權 中國穩且有利可圖

一、

如果北非及中東(MENA地區)、阿拉伯與非阿拉伯(伊朗)國家風起雲湧要求執政者落台的街頭示威活動,是受突尼斯和埃及獨裁者被「人民革命」逼宮後交出權力「和平演變」的影響,這些民眾也許會因為對當權者的反應作出錯誤估計而吃盡苦頭!史丹福政治科學系教授占士.費西隆去年十一月定稿的〈自我強制的民主〉(J. Fearon:〈Self-Enforcing Democracy〉, Center on Institutions & governance; Working Paper No.14)開宗明義指出,當控制軍隊的當權者在大選中落敗時,他們選擇以武力奪回政權的機會大於一切……何況尚未落台而軍權在握的當權者!

事實上是,突尼斯和埃及的軍方雖與文人政府同鼻子出氣,但當人民的矛頭直指執政者時,早已成為「獨立王國」的軍方為保本身權位和利益,便掉轉槍頭,「站在人民的一邊」;如此這般,國家避免一場血腥浩劫,他們的政經利益亦安然無恙。然而,人民能否分享「革命果實」,塵埃落定後自有分曉。

無論如何,和平轉換政權的表象所起的示範作用,令那些被獨裁者壓榨多年的各國人民拉標語上街,可惜,這些國家都是軍政合體而且獨裁者大都做好把權位傳給後代的部署,他們怎肯一見反政府群眾上街便交出權力;更有甚的是,這些專制獨裁者莫不與美國建立了利害交纏的「友好」關係,有的國家如巴林甚至是美國國務卿口中的「走向民主政治的榜樣」(去年十二月希拉莉.克林頓訪問該國時,公開說她對巴林已走上民主康莊大道留下深刻印象)。巴林位居波斯灣要衝,夾在伊朗與沙地阿拉伯之間,是中東石油出口(約佔世界石油供應百分之四十)必經的港口,巴林政權一旦易手,不僅會使石油供應失序,並可能打亂美國在中東的軍事布局(美國在中東「維和」的第五艦隊總部及基地均設於該國);更重要的是,百分之八十二巴林人是回教徒,而其中約七成是什葉派信徒,但皇族及統治層則屬遜尼派,即少數遜尼派統治多數什葉派;由於遜尼派槍桿子在手,因此長期來與什葉派「相安無事」,不過,如果改朝換代,什葉派當權,新政府遂有與同為什葉派當權的伊朗政府結盟的可能,即使在美國虎視眈眈下不能公開示好,亦會暗底下互通款曲,美國對中東石油的控制便潛存危機;在巴林皇室仍緊握軍權及擺出一副與人為善姿態後,美國便不理會遑論支持上街爭取民主打倒封建皇朝的群眾,聲言「不干預他國內政」了。巴林人口不足七十四萬(中情局○九年統計),上街人數在二萬五千至二萬八千之間,比例不可說不大,但美國就是置若罔聞,視「人民力量」如無睹,其雙重政治道德標準,昭然若揭。

二、

利比亞是另一個絕不向「人民革命」低頭的國家,為免步其左鄰突尼斯及右里埃及相繼被推翻的覆轍,利比亞那位被「維基解密」形容為垂垂老去迷戀其烏克蘭金髮性感妖冶(voluptuous blond)護士的強人卡達菲上校*,以絕不手軟的血腥手段進行鎮壓,據報已死了五六百人;他的一名兒子還上電視宣稱「會戰至最後一枚子彈」(until the last bullet),擺出絕不與反對派妥協的姿態;另一方面,當局除答應倍增公務員薪金,還承諾會進行連串憲政(包括改國旗和國歌)及經濟改革。迄截稿時,利比亞局勢並無緩和之象,美國只是「哀悼傷亡」而非嚴詞譴責!

本與自由世界為敵的利比亞,○三年九月突然「放下屠刀」,放棄「核計劃」,自此與英美等國家恢復邦交,由於油藏甚豐,因此可說很快便「打成一片」;其油產直銷歐洲諸國,英法等則批准對其售武(去周末英國政府宣布與利比亞簽署的八份售武合約失效),而幾乎所有西方油公司都與利比亞有合作開採或提煉石油的計劃,看在能源份上,西方國家在利比亞已下了重注。

以當前的形勢,利比亞局勢可能真的一如卡達菲之子的預言︰「已處於內戰邊緣」;內戰指的是種族為爭奪石油資源之戰。利比亞油藏最富在東部(以最先「出事」的第二大城市班加西為中心),卡達菲的部族Qatatfa位於南部,他於一九六九年掌權後,政策向南部傾斜,東部雖然賺最多外滙卻只有不成比例的回報(當地的公共建設以至教育醫療等均不及其他地區)。利比亞由於人口不算多(約六百五十萬)而幅員甚廣(一百七十七萬平方公里),向來有引入外勞尤其是僱傭兵的傳統,此次政府與「街頭戰士」槍來炮往,據說便是僱傭兵各為其主大打出手。利比亞政府軍以巴基斯坦、孟加拉及查德(Chad)人為僱傭兵;示威組織者(地下民主派)的僱傭兵則來自埃及、突尼斯、蘇丹、巴勒斯坦、敍利亞及土耳其;據查德電台二十日的消息,僱傭兵的月薪在一萬二千至三萬美元之間……。

三、

北非和中東政局亂成一團,不論當政者落台與否,該區的政治將不可能如過去三四十年般穩定,這即是說,獨裁者投入西方讓西方國家公司獲得源源不絕的石油供應,而統治階層則視國家財富為私產的「美好日子」,將須作出調整;那些仍保住權位的專制者,相信會逐步釋出權力,讓較多人分享財富,藉以平息人民的怨氣。不過,這種發展意味為長期操控該區政局的美國增添困難,以過去擺平獨夫便功德圓滿,今後則要平衡各方利益,困難大增,不難理解。肯薩斯州Washburn大學法律學系教授去年底發表的論文〈以外交組合理論看美國與穆斯林世界的關係〉(L. Ali Khan:〈A Portfolio Theory of Foreign Affairs-U.S. Relations with the Muslim World〉; ssrn.com),以組合投資理論剖析外交關係,別出心裁;作者指出全球不同國族不同語言以至不同教派的五十七個回教國家,教美國外交人員疲於奔命,而且經常出「狀況」,如今MENA加進「民主成分」,看來更難纏。這種情勢對看中該區能源業蘊藏的國家如中國較有利,以在局勢混亂中較易找到切入點!

中東北非的亂局特別是突尼斯的「茉莉花革命」會否傳染給中國?有意把之帶進中國的,肯定大有人在(請閱southasiaanaysis.org二十一日編號四三四二的特稿),而內地亦確有老(踢派出所的門要求釋放被捕青年)中(目睹警察公然捉人指無法治)青(公開對着鏡頭要求結束一黨專政)的人大膽地做出一些當局不願見的事,可見民怨甚深。不過,以中國集黨政軍大權於一身的政治制度,在當前的情形下,當局為了「維穩」炒起A股(見昨天本報穆真的〈神州最前線〉 )的可能性大於出現自發性且有威脅性的「人民革命」!

*一九六九年卡達菲上尉發動不流血政變奪權後,二十七歲的他把自己升為上校,同時取消國會,讓人民通過層層的議會和委員會,管治國家,實施他發明的「人民直接民主」(其實由卡達菲分而治之);由於打破舊體制廢除舊建制,利比亞既沒有總統、總理,亦沒有將軍,這即是說,上校是最高的軍階。

號稱「北非狂人」的卡達菲,七十年代政權穩定後,在利比亞進行「文化大革命」,他的《綠皮書》(共三章,分別寫成於七四、七八及八○年,然後編成一書,英文版不足九十頁,○五年再刷),此書的內容,筆者認為不過是「食飯前要洗手」的濫觴,並沒有太多「可以一學」的東西;而卡達菲認為傳統教育剝奪人的自由選舉、創造性及優越性,因此必須全面取締,倒與我國文化大革命時的主張同;與老共相同的還有「民族主義是推動歷史的動力」。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