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February 24, 2011

帝王之學 - 岑逸飛

2011年2月24日

生命通識

岑逸飛
帝王之學

電視劇集,甚至電影,不管是內地還是港產,都喜播帝王戲。帝王戲的核心主題是宮廷鬥爭,宮廷裏風雲詭秘,具有中國特色的權術智慧,把權術這個主題推向極端,玩弄權術成為每一個所謂「盛世明君」必備本領,也是每一位大臣的必修課。

宮廷的權力鬥爭特點,是沒有明規則而只有潛規則,或者明規則名存實亡,真正發揮作用的是潛規則。明規則寫在紙上、說在口上,但常是擺設,潛規則看不見摸不着,但實質上制約人的行為和決定人的命運。

這一套教帝王「潛御群臣」的帝王之學,來自韓非子,令人心成為「陰森的秘窟」(牟宗三語)。韓非子是先秦法家,講法、術、勢,其中的「術、勢」之說,源自道家。古代稱「帝王之學」是「君人南面之術」,班固《漢書.藝文志》形容道家「蓋出於史官,歷記成敗存亡禍福古今之道,然後知秉要執本,清虛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君人南面之術也。」

古人南面稱王,故所謂「南面之術」,即帝王之學,集中中國古代帝王的領導學、謀略學、管理學以及識人術、用人術、縱橫術等為一體的特殊學科。而事實上,老子在《道德經》說話的對象不是普通百姓,而是帝王,提出「聖人之治」的問題,其主要關懷,是帝王應以何種方式統治百姓和管理好國家。至於莊子,其內篇也有《應帝王篇》,講述所謂「明王之治」。

老莊的帝王之學,例如老子,提出「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而莊子則認為治國理想應隨順人民的真性,而不是透過帝王個人的臆度或制訂各種政令。可惜這種思想傳到韓非子,便成一種墮落,因為他偷取了道家不拘泥固定形式的無為哲學,落實在帝王統治上,是喜怒不形於色,不讓臣下推測,而統馭群臣的方式,是陰晴不定,難以掌握。如此才不會反被臣下駕馭。

中國政治文化其實是儒法互補,漢武帝雖然「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但中國並沒有從此真正成為儒家一統天下,而是明是儒家,暗是法家,儒家學說被公開宣揚,法家策略則是暗地運用,歷代統治者對韓非子的帝王之學只用不說,諱莫如深。

綜觀漢代以來歷史,漢武帝加強中央集權,晉時宮廷內亂,隋煬帝苛刑酷政,李世民逼宮殺弟,武則天任用酷吏,朱元璋殺戮功臣,雍正、乾隆大搞文字獄等,無不留下韓非子的深刻烙印。

幾千年來的帝王統治,在法家式帝王之學薰陶之下,令權術文化在中國源遠流長,甚至深深扎根於中國的政治生活和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變成了中國人的生存智慧,長久受到浸染,形成中國人的突出國民性:老謀深算、城府甚深、詭計多端。

「權」字本身就有「權變」之意,也就是「詐」。特別在官場鬥爭上,玩權術玩得精湛的比比皆是。中國古代的政界人物,無不通曉權術,如果權術不到位,就很難善始善終。權術是官場的「遊戲規則」,優勝劣汰。這種權術病魔,官場鬥法,成為中國數千年來官場政治的怪胎。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