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July 14, 2010

青年須培養多維內心世界 - 陳樂宗

2010年7月14日

陳樂宗
青年須培養多維內心世界

回首過去一年,我想起上世紀六十年代一本書,作者為Herbert Marcuse,書名為One-dimensional Man。此書雖寫於半世紀前,卻準確預言到今天社會的光景;Marcuse所講述的單維人(one-dimensional man),指先進的工業社會,通過科技、媒體與行政,及強勢的價值觀將人征服、同化,叫人失去自主批判的能力,失去對自己存在更高境界的想像與渴求。

中環價值

用今天香港的語言,就是將人變得「現實了」,坊間常言,香港是一個非常現實的社會。 所謂現實,其實就是你生存的空間收窄了,屈服於強勢的價值觀。今天的香港就是這樣的一個現實社會,而這強勢的價值觀就是今天所謂的「中環價值」。

極權主義的社會,以高壓、暴力為手段將人性消磨;同樣,資本主義的社會也能將人性消磨,其手段就是將人單維化。 強權之運作容易引起受害人群之反彈,而單維化之運作,卻是令人沉迷,不知不覺地被去人性化(dehumanized)。

我雖然從商多年,但從沒有放棄我的理想;我的內心世界經常與「中環價值」相矛盾、鬥爭和抗衡。我可以說,我的內心世界是一個多維的空間,這個空間,讓我享受多元和平衡的人生。

那麼也許你們會問,如何才能培養出多維的內心世界?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我們要認識,人是如何多維的。這還是要回到《聖經》的話,帖撒羅尼迦前書五章第二十三節告訴我們,人是有三部分的—靈、魂、體。

人的內心世界有靈與魂兩部分,人的魂就是人的自我,其構成是人的知性(intellect),亦即人的思想、情感和意志。

愛讀評論

要培養知性是要讀書的。你們今天從大學畢業,並不表示你們已讀完書,反而我期望大學啟發了你們對讀書的愛好。我今天仍然愛讀書,我讀科學文獻仍是津津有味,也愛讀文學、歷史、社會科學的書。

除此,我每天也讀報,近年我在英國時間較多,在倫敦時最享受的,就是讀報。每天我會讀幾份報紙,這不是看它們怎樣報道同樣的新聞,而是讀它們的評論。

英國每份報紙都有很清晰的意識形態立場:Guardian 是左翼的自由派;Telegraph 是右翼的保守派;Times 是溫和的右派;不只是政經大事,就是連名人的訃聞和生平,不同的報紙也有不同的觀點,蓋棺定論,各自表述。

無論你們主修的是哪個專業,我鼓勵你們多讀科外書。我雖然在大學主修工程和生命科學,但今天我還是不斷為自己在文史哲方面補課。我認為讀人文學科(humanities)尤其重要,它雖不是講授專業的知識,卻能把人照亮,讓人明白人的價值。

除讀書之外,人亦需要時常反思,這樣知性才會活躍豐富。學而不思則罔,東方的教育過分着重應試,缺乏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包括推理、分析、綜合、比較、判斷等能力。為此,多與別人討論問題是有益的,我亦因此鼓勵你們結識一些較喜愛思考(intellectual)的朋友。當然,我們偶然也會與朋友吃喝玩樂,但與朋友談論有知性內涵的話題,是豐富人生的不二法門。

我還鼓勵你們多參加文化活動。香港各所大專院校所舉辦的公開文化活動是不少的,譬如港大人文講座,是一個很好的資源。今年十月時,著名導演李安就在陸佑堂作了一次講座,坐無虛席。

人的情感也是需要培養的。現實會令人冷酷,理性會令人冷漠。人是感情的動物,人需要愛:需要被愛,也需要付出愛,從愛你身邊的親人,擴大到對社會上弱勢群體的關愛。還有,人需要培養與別人通情共感的能力(empathy),這與今天管理學裏所指的情商(EQ)有點類似,亦即能換位思考。

就如《聖經》所言,與喜樂的人同樂,與哀哭的人同哀哭。我閱世多年,發現智商絕不是人成功的唯一因素,反而情商的高或低,至為關鍵。

再回到我剛才說的話,讀人文學科的另一好處,尤其是讀文學,是培養人感性的發育。

至於人的意志,是需要磨練的。德國哲學家叔本華與尼采對人的意志都曾有相當多的論說。他們的觀點雖不一致,但這兩位哲人都以為人的行為是受意志所主宰的。今日成長於溫室的年輕人意志大都薄弱,負不起重擔,經不起挫折。

前天報章報道了兩名獲獎學金到澳洲進修的港大校外課程學生,其中一位因母親不在,每天放學後便去做兼職,下午二時工作至晚上十一時,返家後才溫習功課,在這樣的環境下完成中學和大學的學業。 這就是意志,這就是毅力。

今天大陸有一流行語,稱辦公室裏有些人為「草莓族」,即指那些外表光鮮亮麗,質地卻軟綿無力,遇壓就抵不住變成一團稀泥的人。用廣東方言說,就是人必須要「捱得」,才可培養出堅強的意志。

「治己嚴」

人生境遇順逆交錯,在所難免,能在逆境中不被環境所折服,要靠人的意志來堅持;在強猛的威逼下而不出賣自己的良知,或在強烈的誘惑下而不摒棄自己的道德,也是在乎人的意志;人若要承擔重大的使命,必需要能承擔沉重的壓力,這也在乎人的意志。

古人之所謂「治己嚴」,其實就是勉勵人操練自己的意志,就連日常生活中對體能的鍛煉或對飲食的制約,都是操練意志的機會。一個人意志的剛強或薄弱,是他人生成敗的一個重要因素。

人的內心世界,除了人的魂,還有人的靈。靈是令人能與神相交的工具。人需要與神有交通,如藉祈禱、靈修、崇拜。在這交通中,神就把衪那聖潔、公義與慈愛的屬性傳輸到人裏,成為人的美德;所以人與神的溝通是高尚道德的泉源,是抵抗誘惑力量的供應站。

理性與靈性,屬兩個不同的境界,在一個多維的內心世界裏,二者不但可以相容並包,並且可以相輔相成。二○○六年哈佛大學課程改革委員會提出建議,在哈佛大學本科生課程裏,加入一門「理性與信仰」的必修課。不論人在這問題上最終的結論如何,我認為,信仰是每個青年人成長過程中應該思考的問題。

同學們,我希望你們在人生的路程上,時刻關注你們的內心世界,保護你們的心,不要隨波逐流,不被時下強勢的價值觀所征服。我盼望你們的內心世界不僅多維,而且活潑並多姿多彩,這些才是燦爛人生的基礎。

最後,我祝願你們人生美滿,前程錦繡。

二之二

文章為作者在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第五十五屆畢業典禮上的演說

作者為晨興集團創辦人兼董事、恒隆集團非執行董事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