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January 30, 2009

波兒的愛情觀 - 榮士心

信報財經新聞
2009年1月30日
背對背
波兒的愛情觀
榮士心

「波兒波兒波兒波兒,魚兒小寶貝……」看過《崖上的波兒》後,友人感受最深刻的不是宮崎駿的畫功,亦不是愛護海洋的環保訊息,反而她感慨地抱怨了一句:「連四歲的波兒也找到她的終身所愛,我們還在尋尋覓覓。」

農曆新年過後,又是情人節的來臨。有伴侶者為討好異性忙於張羅厚禮預備大餐,形單隻影者只好繼續為自己未來的幸福憂心惆悵。

聽一個電台節目,作為家長的主持人不斷慨嘆現在新一代太早熟,過早拍拖。以前是要探討「高中學生應否拍拖」,現在是「初中學生不應有性行為」。
「進化」需時

可是,在光譜的另一面,情況仍然黯然。內地人民稱每年11月11日為「光棍節」,一個名為「中國光棍協會」的民間團體「公布」,中大在全國大學的女光棍人數,排名第七;筆者有數名友人是其中一分子。目前有很多二十來歲的女生一次拍拖經驗也沒有。當我們擔心時下青年過早拍拖,其實有更多人為尋得一段愛情而憂心忡忡。

友人分享,當年就讀中學時在父母反對下以至與戀愛絕緣,及後到大學畢業時父母旋即詢問何時有人提親,此等落差,實不為每個人都可接受。由學習拍拖到找到對象到談婚論嫁,只有大專三年的時間,難怪現在青年的愛情觀那樣「奇離」。

上月青協發表了一個名為「聖誕鐘」的青少年愛情觀調查,全香港的的傳媒均集中報道其中一小段「一成青年願以性行為歡度節日」,但忽略了其中的主題:「14%的受訪青少年表示,在拍拖時,不能一天不見對方;11.2%會以戀愛來逃避孤寂;10%的人則表示,當分手時,他們會感到生無可戀。」研究顯示,當下仍有不少青年擁有錯誤的愛情觀,不懂得信任伴侶,或是太投入於感情生活當中。

筆者很喜歡劉若英主唱的一首歌《後來》,裏面的歌詞說道:「後來,我總算學會了,如何去愛;可惜你,早已遠去,消失在人海。」這是很多現代人的哀歌。我們一直以為戀愛是一個天賦的技能,我當然不同意,反而我更認同填詞人小寒以進化論來比喻戀愛的一段詞:「有過競爭,有過犧牲,被愛篩選過程;學會認真,學會忠誠,適者才能生存。」(摘自歌曲《達爾文》),尤其是現今這個缺乏信任的世代裏,這個「進化」所需要的時間需要更長。

早在8月公布的人口統計數字,香港女性的結婚年齡中位數為二十八點三歲,為歷史新高。在2007年香港更有十八萬七千名未婚的適齡女性,比四年前激增四萬。有人歸咎是女性學歷提升,港男缺乏質素云云,其實部分父母把拍拖戀愛妖魔化,讓子女過遲接觸愛情,這一個原因應包含在內。
父母的祝福

三藩市州立大學月前發表了一項研究指出,在青少年同性戀者中,受到家庭負面評價的會有多出七倍機會走上不歸路,另外有超過五倍的機會患有精神問題。研究員指出,那些給予負面評價的家長,通常提起同性戀,就會想起性行為,但忽略了情感的交往和心理上的反應。這個研究亦支持了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和家庭環境有莫大的關係。

這個研究對我們以上討論的問題也有一個啟示,家長不容許子女談戀愛,或許是害怕在戀愛期間搞出一個婚前懷孕,或是因為拍拖而令其無心向學,或精神上無法承受因失戀而得來的痛苦等等。可是,這其實是一個雞與雞蛋的問題,家長施加的壓力往往是這些問題的始作俑者。

就如波兒和宗介的「戀情」,也得先由雙方的母親同意,才能開花結果。戀愛需要及早實習,並需要得到父母支持,父母為子女妥善安排他們的未來,為何不包括愛情生活呢?

No comments: